2017年11月24日 星期五

社群行銷學:打破「同溫層」現象,走進人群才是王道

許多企業都在Facebook上設粉絲專頁,並且也有定期發文,而宣傳文觸及率、按讚數均有一定數量,可是結果這些推廣預算沒有實際地轉換到業績上,生意依舊沒有太大的起色。

其實,一窩蜂地設立粉絲專頁、建立Line@生活圈,並不能全然保證會讓業績成長,也許這些宣傳管道會讓有一定的曝光度,但這些曝光度多半停留在「自己人」的生活圈。許多店家在研擬行銷策略時,多半傾向自身所善用的管道進行宣傳,並且把重點擺在建立及維持這些特定的管道和平台,但如此一來將可能錯過更多與潛在消費者溝通的機會。不斷地跟同溫層對話,儘管可以讓自己感到溫暖,但是對於推廣產品、品牌並沒有太大幫助。
若要成功地讓產品、品牌走入人群,首先要將行銷策略擺在「我們該如何跟社會(消費者)溝通」,而不是只計算按讚數,知名社群媒體行銷公司We Are Social策略長Mobbie Nazir提出了5項在社群行銷時應該掌握的秘訣,讓你打破同溫層,真正地走向消費者,將按讚數真正轉換成現金。

1. 確保「消費者要什麼?」為策略核心

能夠吸引消費者目光的廣告,大部份原因是其中所透露的價值與自己產生共鳴。了解消費者期待什麼樣的價值以及未來的希望,將是品牌必須去了解並且好好發揮的地方。
例如,堪稱台灣歷年廣告中,最催淚「全國電子揪甘心」系列廣告,以「顧客核心、感動行銷」的經營理念製作,且多半在年節時分播放,廣告內容中所訴諸的親情打動人心、團圓畫面以及關心弱勢等印象,常引起隻身在外的遊子強大的共鳴,並且轉換到購買全國電子商品的動機。

2. 定義產品、品牌的核心價值

每個公司在剛成立之初都有自己的核心理念,但經營許久,受到同業競爭、業績壓力等因素,很少數能夠一直保持核心價值,然而如果要增加品牌、產品的忠誠度,歸納出特有的價值觀與信仰,並且透過具體行動讓消費者看見,將更有機會與持相同理念的消費者進行溝通。
例如,因為食安形象備受肯定的義美,以「食品是老實人的行業,良心可以發揮的產業」為信念,形成「真誠實在」及「勤儉」的企業文化,並且透過建立食安實驗室、成立環保基金會等具體行動,加深消費者對義美的正面印象,因此在每一次的食安危機中皆可以全身而退。

3. 創造可以跟消費者互動的空間

在社群媒體時代,共同分享與實際參與是建立消費者忠誠度的主要方法,因此在行銷的過程中,不能只是單向式地向消費者傳遞品牌的理念,更需要創造品牌與消費者之間對話的機會,在對話的過程中,與消費者一同思考品牌、產品發展的可能性,除了透過眾人之志加速自己品牌的創新以外,更可以使品牌的觀念、內容深入地進入到消費者心中。
例如,2014年《我的孔雀餅乾》廣告,在Facebook創下3天累積2萬粉絲、200萬點閱率,透過素人上傳影片以及貼文留言創新吃法,並且即時地由代言藝人、製作團隊拍出影片上傳至YouTube分享,形成熱度極高的互動度,並且讓老牌餅乾品牌重新回歸到年輕族群的心中。

4. 審慎看待社群媒體帶來的影響

近年來,社群行銷的比重已經可以與其他行銷管道並駕齊驅,在制定行銷策略的時候,需要注意該管道的比例,並且與自己的業務目標有更為緊密的結合,另外透過明確的量化方法,不管是Google Analytics還是其他網路分析工具,透過這些清楚的報表來了解目前消費者的動向,訂定更合適的ROI(投資報酬率)。

5.勇敢走出舒適圈

改變市場的產品很稀少,要在眾多同類型產品中爭出頭,其中最關鍵的因素就是「做新的東西」,成為特定領域的領導者,並且勇於嘗試不同的宣傳管道。例如,儘管年輕族群慣於使用社群媒體,然而若能將原本傳統的網路行銷手法,以新的方式重新詮釋,更可以引發不同消費族群的注目。
例如,台灣泡麵品牌「統一」、「維力」,各自的主力品牌肉燥麵及炸醬麵皆以風行數十年,且在通路上排名第一、第二,但是近年來「統一麵-小時光麵館」、「張君雅小妹妹」等廣告,引發中年消費者回憶青春的共鳴,也讓年輕族群看見不一樣的年代氛圍,來重新炒熱泡麵市場的競爭,抵抗外來品牌的侵略。

柯文哲臉書 推銷北市LINE帳號

【大紀元1月28日報導】(中央社記者顧荃台北28日電)台北市長柯文哲愛用LINE聯繫工作,他今天在臉書發文,推銷台北市政府官方LINE帳號,「用最迅速的方式,感受台北市政府的嗡嗡嗡」。
柯文哲是LINE的愛用者,要求市府局處首長需加入2個LINE群組,第一個是局處首長和市長的群組,另一個則是新聞輿情群組。日前北市發生鷹架倒塌事件時,相關局處首長就即時在LINE群組回報狀況,了解現場情形。
柯文哲今天上午在臉書發文表示,他習慣用LINE聯絡事情,不但免費又即時,還有統一發布的功能。台北市政府也有官方LINE,無論是災害防治或新政實施,任何與市民生活權益息息相關的資訊,市民都可以透過台北市政府的Line掌握第一手訊息。
柯文哲臉書發文搭配柯文哲拿著QR code的照片,鼓勵民眾掃描QR code,或ID搜尋@taipei,「用最迅速的方式,感受台北市政府的嗡嗡嗡」。
台北市的官方LINE帳號成立於102年12月,去年8月時曾遭民進黨籍台北市議員吳思瑤質疑,市府的LINE帳號好友人數不僅是六都中最低,更輸給大貓熊「圓仔」LINE貼圖下載數近22倍;當時市長郝龍斌回應,未來將加強LINE的網路行銷

農業注入社群行銷,你我都可為食物把關

台灣從20年前開始推動友善耕作的有機農業,目的是想達到「生產」、「生態」及「生活」三生的功能。只是台灣的農地面積從原本的100萬公頃下降到70萬公頃,農藥總用量卻和當年一樣,沒有下降趨勢,換句話說,我們在無形中吃進了更多的農藥。

加入推動「社群支持型農業」,吃得更安心健康

當中一個關鍵問題在於,長期以來農業都是透過第三方驗證為消費者把關,而在食安風暴不斷的這些年,消費者是不是也該開始對自己吃下肚的食物多用一點心?
由不同領域的專家一起推動的「2016友善米食文化創興運動」,希望透過「社群行銷支持型農業」作為消費者和生產者之間的連結,建立「友善米食文化地圖」,以每一百人支持一位農夫的方式永續運作,社群中可包含學校、個人、機關團體、餐飲業等等,藉由社群行銷力量的共同把關,讓食物安全和推動米食文化成為公民運動。
2016友善米食文化創興運動
(圖說:2016友善米食文化創興運動記者會合影。圖片來源:台北市文化探索協會)

你今天有吃米飯嗎?米食大國正面臨內憂外患!

此外也值得注意的是,作為米食大國的台灣,每年吃米人口卻在節節下降,幾乎進入稻米消費的歷史最低點,再加上進口糧食的競爭,可預見所謂米食消費的死亡交叉已不遠。
問題之一在於國人飲食文化上的改變,讓米食被許多精緻食品所取代。即使政府推動青年返鄉耕種,滿腔的熱血總是不敵利益最大化和成本最小化,這種市場經濟的成因往往是消費者對於產品的了解不足,導致了劣幣驅逐良幣的結果。
Rice
(圖說:米飯。圖片來源:Flickr

稻米百百種,米食料理七十二變

對此,消費者的教育將會是改革很重要的一環。除了休閒農業的體驗活動之外,食材的認識更是不可或缺,只是推廣上恐怕還是需要一點時間。
五種米
(圖說:五種不同口感的米飯糰。圖片來源:台北市文化探索協會

最強行銷術 Social Gear登台 推FB社群電商服務

精準社群行銷 Social Gear提供一站式服務

「我們會開始注意到Facebook的廣告行銷,是因為旗下的自有品牌 - Satisfaction Guaranteed Japan - 在短短兩年間累積了五百萬名粉絲,為了針對不同族群的粉絲推專屬行銷服務,我們開始研究該如何透過Facebook進行精準行銷。」Facebook認證行銷夥伴 Social Gear 創辦人暨執行長佐藤俊介面帶微笑的解釋團隊成員一開始是為了將「Satisfaction Guaranteed Japan」這個品牌推向世界,其後,開始思考該如何協助更多企業透過Facebook社群平台行銷產品服務,因而成立Social Gear。
有別於其他社群行銷服務商,由於Social Gear 是全球少數同時取得Facebook Community Management與Facebook Ad Technology2項認證的Facebook行銷夥伴(全球僅14家企業),除可以協助企業營運多個Facebook粉絲頁與旗下的Instagram與WhatsApp等社群平台,還能夠提供對應的廣告投放優化服務。
「根據統計,Facebook的全球月活躍用戶數達17.9億人,約佔全球總人數的四分之一,這意謂著企業客戶只要能夠掌握Facebook這個行銷通路,就能夠輕鬆擴展業務服務。」Social Gear協助企業透過Facebook將業務版圖擴展到世界各地的第一步是透過Ads+服務優化廣告效益,佐藤俊介進一步解釋,Facebook提供給廣告客戶的數據資料是EXCEL資料,廣告客戶很難在第一時間掌握每則廣告的具體成效,也沒辦法即時下達各項判斷,為解決這個問題,Social Gear Ads+以圖像化介面讓廣告客戶可以輕鬆掌握每則廣告的執行成效,即時分析與修正選擇的廣告組合,發揮社群廣告的最大效益。
其次,為了避免轉換率低落等狀況發生,Social Gear將推出可以讓廣告客戶直接在Facebook旗下各個社群平台上建立電子商務銷售產品服務的Social Gear Business+,以及內嵌人工智慧學習功能的客服溝通服務Social Gear Contact+。「透過Social Gear的ABC服務,企業將能在Facebook上輕鬆完成廣告、銷售與服務等工作,發揮社群行銷的最大功效。」佐藤俊介如是說道。
除了Social Gear Ads+、Business+與Contact+等服務,Social Gear將因應Facebook在虛擬實境等新科技的投資提供對應的服務,協助企業客戶以最便捷且快速的方式接觸目標客戶與銷售產品服務。

針對台灣市場推客製化服務

台灣是Social Gear看重的未來市場。根據統計,Facebook在台灣的月活躍用戶數達1,800萬,行動端的月活躍用戶數為1,600萬,日活躍用戶數則是1,300萬,此外,每日都有1,200萬用戶透過手機等行動裝置連線使用Facebook,看好台灣市場,Social Gear鎖定台灣成立台灣碩思集股份有限公司正式展開在地服務。
「由於Facebook在台灣的普及率極高、企業客戶也願意在Facebook上行銷各項產品服務,再加上Social Gear在台灣擁有極佳的夥伴,因而決定在台灣設立分公司,協助台灣企業客戶透過Facebook行銷全球。」佐藤俊介進一步表示,為確切掌握台灣企業的需求,Social Gear透過台灣夥伴於今年下半開始提供服務,並計畫因應台灣企業特性推專屬服務,例如針對中小企業推出全方位Facebook行銷服務,以及整合人工智慧等技術提供智慧化廣告建議等。
Social Gear台灣的目標是在三年內成為市場領導業者。執行長郭雅寧表示,一開始的營運目標是讓台灣企業認識Social Gear服務,其次,則是以協助企業客戶良善的透過Social Gear ABC服務彈性擴展業務版圖為核心,最終的目標是協助台灣所有中小企業前進全球市場。
為了實現上述目標,Social Gear除將持續不斷的因應台灣企業客戶需求推出專屬服務,創造一個共生共榮的社群行銷生態體系。
「我們的目標是跟台灣、全球企業客戶一起走向卓越、在這一波數位浪潮中站上頂尖舞台。」看好社群行銷市場,佐藤俊介下如是結語。
碩思集
相較於Facebook提供的基本數據,Social Gear圖像式介面,可以同時做多個KPI的比較,藉由多重目標篩選,即時掌握廣告成效並且做對應修正,極大化廣告投放效益。

LINE轉型智慧生活平臺 與各種APP比較

智慧型手機盛行,使用者通常都會尋求適合自己使用的App(Application,應用程式、應用軟體),不然就失去了擁有智慧型手機的價值。以免費為主要訴求的App,已大規模的取代了SMS (簡訊傳訊);在臺灣現正流行的LINE App,憑藉著可愛的溝通介面和友善的社群擴展方式,半年下載數即突破千萬,顛覆了既有的市場分配與WhatsApp在臺灣的地位。
LINE App在臺灣
LINE App是由韓國公司NHN旗下的日本團隊所開創的手機應用軟體,自從2011年6月推出後便進軍臺灣市場,也火速的成為備受關注的話題。
1月30日LINE App首度在臺灣舉辦聚會「2013 New Year Party」, NHN Japan社長森川亮表示:「目前LINE App全球的用戶數目前已達一億,其中在臺灣有1200萬用戶,即平均每兩人就擁有一個LINE的註冊帳號,普及率相當高,是僅次於日本的第二大使用市場;LINE App的全球用戶排名前三的市場分別為日本、臺灣、泰國,該區下載的市占率都是第一。」
LINE App的臺灣副總經理陶韻智表示:「LINE App今年將以行銷、服務、廣告三大面向,結合在地合作夥伴推出更多的在地化服務,包括音樂、購物、卡漫、電影、訂餐、優惠相關的多元在地化服務,及與空中英語教室合作每日學一句英語,希望能將LINE從通訊平臺擴大成為行動生活平臺。」
在遊戲方面,未來LINE除了自行研發的遊戲外,也會新增多款在地遊戲內容。陶韻智表示,目前LINE已與臺灣的遊戲公司和獨立遊戲開發商洽談合作,希望臺灣遊戲能藉由LINE的平臺走向國際。
在帶動線上、線下消費的行銷方面,臺灣已積極與企業異業合作,包括:臺灣樂天、順發3C、威寶電信與全家便利商店等,LINE的臺灣經理陳佳聰表示:「富邦信用卡與樂天市場的官方帳號都在一個月內粉絲數突破200萬,不僅刺激行動購物商機,也提升曝光效益。」
WhatsApp與 蘋果iOS
在臺灣智慧型手機用戶通常安裝與使用的軟體,除新增的LINE App外尚有WhatsApp與蘋果iOS。WhatsApp是由美國科技公司WhatsApp Inc. 所開發,其下載數跟 LINE App 相仿約一億;使用者通常WhatsApp與LINE App這兩種程式都會下載。而蘋果iOS 只能運用在蘋果自己的手機iPhone上,其他廠牌無法使用,其封閉性是該系統的最大特點,下載數已超過1億2000萬。
在支援平臺方面,Whatsapp它支援了iPhone、Android、黑莓機、Windows Phone跟NOKIA Symbian 60跟S40。而LINE App只有iPhone跟Android。
但在激烈競爭下,WhatsApp 1月28 日宣布,下載WhatsApp軟體使用第一年不收費,一年過後每年要收0.99美元(約新臺幣30元)。而「蘋果iOS」(如iPhone、iPad)只需收一次費用,之後都免費;相對之下,有網友指出,如果WhatsApp真的開始收費,會考慮改用免費的LINE App等通訊軟體。
WhatsApp手機下載程式世界第一
根據TechCrunch (美國科技類博客)從手機流量程式英國公司 Onavo 獲得的資料顯示, WhatsApp 在世界多數地區仍具有其他對手望塵莫及的領先地位,即在大多數歐洲國家和南美的巴西都取得壓倒性的市占,遠遠超過第二名的 Facebook,在一些國家甚至有 80~-90% 的市占率。而在臺灣熱門的LINE App則僅在日本取得44%的市占率,就居日本第一;而韓國公司 KakaoTalk 則在南韓取得88% 的極高市占率。不過Onavo的資料並未統計「微信,WeChat」 在中國的市占率。
「微信,WeChat」是中國網路業騰訊在2011年1 月才推出的行動社交平臺,根據《商業週刊》2012年10月報導稱,WeChat只花了433天,就讓用戶數從零成長到一億人。而同樣達到一億活躍用戶的Facebook,可是足足花了1665天,將近四倍時間才達到;且不過半年,騰訊創辦人馬化騰最近又高調在媒體宣布:「微信用戶突破兩億!」,可見中國和日韓一樣,都支持當地的手機即時通訊軟體。
一個有趣的發現,根據「聯合新聞網」報導稱,在美國每一個手機即時通訊軟體的市占率都極低,連最受歡迎的Facebook Messenger 都只有11%,顯示美國人仍有極大程度依賴傳統的SMS簡訊傳訊,卻不知道WhatsApp是目前熱門的免費手機即時通訊軟體。
最受青睞的溝通軟體
據《自由時報》1月30日報導,要和朋友溝通,哪一個工具軟體最受青睞?根據統計,第一名應是Skype,在2010年註冊用戶就已達到六億,目前每月活躍用戶達2億8000萬。
Skype是2003年由愛沙尼亞人所開發設計的, 2011年10月Skype正式被微軟收購。Skype最大特色是可橫跨各種平臺,包括手機、平板、電腦甚至智慧電視;Skype是一家全球性網際網路電話,提供使用者全世界範圍內的免費通話服務;Skype也是網路即時語音溝通工具,具備視訊聊天、多人語音會議、多人聊天、傳送檔案、文字聊天等功能;它也可以撥打國內、國際電話,也可以實作呼叫轉移、簡訊發送等功能。
隱私權保護缺漏
據《自由時報》報導稱,WhatsApp至少違反兩個國家的隱私法令,加拿大與荷蘭在聯合聲明中說,WhatsApp開發商違反「若干國際普遍接受的隱私原則」。兩國調查顯示,多數智慧型手機用戶在使用WhatsApp時,並不能選擇是否讓程式存取完整通訊錄。
而據《商業週刊》2012年3月報導, 2011 年底 LINE「桌機的版本」被爆疑似洩露用戶個資,期間又正好遭到 Apple App Store 下架,引發了一陣解安裝效應。即LINE手機版的聊天記錄會同步移植到桌機版上,而手機版有刪除「聊天記錄」的功能,桌機版卻沒有,也就是說,自從登入桌機版開始的聊天記錄,目前就已經永久儲存在Line的桌機版的伺服器上了,因此建議不要傳一些敏感訊息。

社群行銷人必看乾貨!八大絕招,讓你輕鬆駕馭直播

Facebook 加入了直播功能,讓原本就已經群雄割據的直播市場更加激烈,許多人開始加入的直播的行列,在社群行銷的下一步:直播中,我們已經提過,不是每個產業、品牌都適合操作直播,那如果你的產品就適合做直播,又該怎麼做呢?

上一篇文章中提過了直播的觸及率,LIVEhouse.in 這篇想與各位談談直播的絕招。在 LIVEhouse.in 做了數十場的直播活動,我有一些心得想與各位分享,希望大家可以一起輕鬆駕馭直播。

1、直播前先作預告

Livehouse.in
先預告直播時間,可以讓你的觀眾做好準備,如果今天是在 LIVEhouse.in 製作直播節目,我們會推上節目表,有的還會推上首頁,讓更多人看到你的直播活動。當然,如果是在 Facebook 上面做直播,就要先在粉絲團上面做好直播預告,好讓大家了解。

2、注重直播時的網路環境

LIVEhouse.in 每次製作直播前,一定都會申請一條專線,並盡量使用有線網路的方式來進行直播,以確保給觀眾們最好的欣賞體驗。什麼?你問如果非要用行動網路不可的情況嗎?那我們也會建議申請專用的行動網路來進行直播,固然所費不貲,但是為了堅守品質,這是一定要的。

3、清楚寫出頻道敘述

Livehouse.in
很多人還沒看過你的直播前,是不知道你的直播內容會是什麼的,所以在直播當下寫清楚你的直播內容是很重要的,因為這個不但可以讓收到直播通知而加入的觀眾知道你的主題是什麼,收播之後存下來的錄影檔也可以讓錯過直播的人知道直播內容,進而讓大家可以再度觀看。

4、請觀眾訂閱、追蹤

Livehouse.in
觀眾好不容易進來了,怎麼能放過他們呢?身為一個直播主,當然是希望觀眾可以回流,直播平台通常都會有一個訂閱/追蹤功能,透過這個功能,可以讓觀眾們不錯過你的每一場直播。

5、與觀眾保持良好互動

Livehouse.in
直播最重要的就是互動,當觀眾們進入你的頻道中,千萬記得要跟他們打招呼、回應他們的留言,根據LIVEhouse.in的經驗,會隨時有回應的直播節目,數據顯示,觀眾的回訪率是高出十倍以上。

6、在你的直播中加入一些創意點子

結合真人畫面與 VR 畫面,展現遊戲與玩家的互動性
Livehouse.in
應用於直播的主題及題材很多,呈現方式也很多元,永遠有各種直播呈現方式在等著你,有趣的直播素材絕對是吸引觀眾的不二法門。
編按:新創團隊除了平常行銷策略可以考慮直播之外,如果選擇上線國外群募平臺Kickstarter,Kickstarter也提供直播功能Kickstarter Live供提案者自由運用。也因為直播能使得產品、服務達到意想不到曝光效果,因此學會如何直播絕對是一件重要的事情。

7、掌握正確的直播頻率

數據取自 LIVEhouse.in 後台,兩個節目比較,一個一週一次,一個一月一次的觀眾人數比較
Livehouse.in
直播的頻率多久一次比較好呢?其實並沒有硬性規定。不過根據LIVEhouse.in團隊觀察,建議最久不要超過一個禮拜,最少維持一個禮拜一次,才能讓你的觀眾有黏著性。現在的世界瞬息萬變,超過一個禮拜沒上,觀眾很可能就不認識你了。上圖為我們所製作的兩個節目,一個是一週一次,一個是一個月一次,一開始的觀眾人數可能還差不多,到後面就越差越多了。

8、直播後製作精華

Livehouse.in
直播的時效性比較短,一結束之後觀眾可能就看不到了,但是事實上直播後所存檔的直播影片,也是非常寶貴的素材。聰明的行銷人員可以運用直播後產生的錄影檔拿來剪接,配上字幕、特效,做成三到五分鐘的精華版,內容有趣的話,就會產生擴散效應,吸引更多的觀眾加入你的直播,也再次為企業/品牌曝光。
現在有越來越多企業都想製作直播活動或是節目,分享這些絕招希望可以與各位一同學習直播製作有哪些秘訣可以學習,如果還有其他問題的話,可以在原始文章留言給作者。
本文授權自:LIVEhouse.in,作者:LIVEhouse.in 社群行銷經理 呂茗毅/Kamiyu,原文標題:八大絕招,讓你輕鬆駕馭直播

這本社群行銷聖經,一百年前就完成了?

看到一則聳動的新聞:「美國年輕人的Facebook打開率已低於三成!」又看到端傳媒報導,有位年輕人發表了他對社群平台的想法:「Facebook像一頓尷尬又離不開的家庭晚餐。」

網路是年輕人的主戰場,當年輕人逐漸遠離現行平台,他們下一個棲息地,將是眾人追逐的目標,但無論是品牌、行銷人員、小編還是廣告人,看到這些趨勢文章,肯定開始驚慌,Facebook要是沒落了,現在學的一切,是不是就要砍掉重練了!?
先別急著恐慌,雖然平台各有各的規則,但當我們回歸本質去看,其實平台上的群眾,就像一群人聚集在一個廣場,卻又形成各自竊竊私語的小圈圈,所以與其追逐規則,不如先了解社群。
前陣子剛讀完《烏合之眾:大眾心理研究》,對內容點頭如搗蒜,本書不僅被佛洛伊德認為是當之無愧的心理學名著,我認為它還是本社群行銷聖經,100年前就將社群行銷的底層邏輯講的清清楚楚!
本文改寫自日前一場演講分享,我應邀前往遊戲代理商Wargaming向大學生進行「社群行銷」分享,那時我想,要是講粉絲團經營,等他們畢業出社會後,社群平台搞不好已經大搬風,這些法則肯定不適用。
所以我決定深入社群,透過群眾心理學大師--古斯塔夫.勒龐(Gustave Le Bon)的著作,來談談所謂的社群行銷,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社群的共同特徵是:個性的消失

勒龐在書中劈頭就提出一個重要觀點:「當一個人進入群體,他就暫時失去了自己原本的個性。」
構成群體的個人,不管之前在生活上有多少個性差異,加入群體後會產生化學效應,形成一種集體心理,人們的思維、情感與行為,會迥異於單獨一人時。
大家看過選舉造勢晚會吧?個別來看,台下參與群眾的職業與個性都不相同,但當他們聚在一起時,情緒卻會被台上的政治人物牽引在一起。
有的人平常是個漢子,卻會隨著敗選宣言一起大哭失聲,有的人平常說話輕聲細語,卻忍不住跟身旁民眾齊聲大喊:「凍蒜!」如果你參加過太陽花運動、九三軍公教、同志遊行或演唱會,你肯定會感受到類似的現象。
群體容易互相傳染情緒,容易受到暗示性的操作,讓我們做出不同於平常的非理性行為,因此龐勒認為,群體成員的思想、情感會轉向同一個方向,讓群體成為一個生命體,誕生自己的個性與行為模式。
對行銷創意人員來說,這理論有什麼用呢?我們在定義一個群體時,常看到下面這種寫法:
40-50歲 男性 已婚 中高階主管
會出現這種虛無縹緲的描述,是因為寫的人擔心,描述要是太具體,可能會不適用群體的每個人。回頭看看勒龐的論述:「群體會形成一種集體心理。」所以我們可以想像這群人有著一種共同的個性,把這群人當成一個人,所以會誕生這種描述:
他們的職涯發展正處於工作黃金期,卻面臨產業環境的高速巨變,不僅妒忌新進晚輩成了時代寵兒,想轉換跑道,卻又害怕風險,沒想到辛苦奮鬥了十幾年,過去的成功竟成為包袱。
讀完這段文字,腦中是否立即有畫面浮現,讓你一下就能產生準確的行銷方向呢?那些曾打動你的小說、電影、漫畫或是廣告橋段,都是以一個具體的群體描述為基礎所搭建出來的。

社群的情感是衝動、易變和急躁

「丞相,起風了!」這句話出自《三國演義》孔明借東風,是句Ptt用語,指稱鄉民的主流意見產生變化,風向改變了。
看最近「苗博雅」跟「蘇美」的筆戰文,你會看到整個Ptt的風向很容易被一兩篇文帶著跑,衛報有支「新.三隻小豬」的廣告,將此現象詮釋的非常清楚。
影片中的風向,是由不同階段的證據帶出來的,一開始大野狼被燒死,小豬成了受害者,接著揭露大野狼患氣喘吹不倒房子,小豬詐領保險金,人們開始轉頭指責小豬,最後發現小豬們因為付不出房貸才詐欺,社會輿論又開始同情小豬。
群體的行為與智慧、理性無關,容易受到外在刺激而產生變化。
古斯塔夫.勒龐
對行銷創意人員來說,給予社群相對應的刺激,是可以達到「帶風向」的效果,而這也可以延伸出,我們對行銷的思考誤區。
社群行銷並非單指在社群平台上拍影片、寫貼文,也不是只要快速回覆客戶每一則PO文就好,只能說這些是基本動作。更正確的認知是,透過「議題設定」,給予社群刺激,讓社群對品牌、對產品產生討論。
當然,除非像蘋果或近期的微軟,能推出自帶議題迅速產生討論的創新產品,要為逐漸同質化的產品找到一個值得討論的切入點,是每個行銷創意人員要下的功夫。

群眾不管需要別的什麼,他們首先需要一個上帝

龐勒在書中談到許多關於群眾的偶像崇拜或領袖魅力的例子,他認為領袖能幫群體形成意見,再將意見彙整一致,他更不客氣地說,由於大多數人對於除了自己行業外,對任何問題都沒有清楚的看法,因此需要領袖來帶領著他們。
但畢竟是100年前的書籍,理解內容後還需要因時制宜。現代人喜歡的偶像,不是拿破崙一般的神人,社群時代的領袖,不是站在高塔上,而是站在比群眾僅高出一階的板凳上。
像最近很夯的網紅,背後的粉絲經濟都是因為他們的距離不像天王巨星有光年之遠,而這項趨勢也逐漸影響到主流娛樂圈。
時間回溯五年,金城武這種如仙人一般,大隱隱於市的偶像才是王道,回到現代,明星出門拍照必打卡上傳,還要親身經營社群帳號,回回po文,才能深得粉絲的心。
既然群眾喜歡被開放性高的領袖帶領,品牌在社群上主動釋出各種內部消息,讓粉絲跟著品牌一起成長,就能得民心!但我相信你會想問,如果是精品或像蘋果這樣的高端品牌,透露太多消息,變得親民,不就有失格調?
讓我舉個例子,位於香港的法式餐廳CAPRICE,用歐洲進口食材做料理,有著米其林二星認證,你覺得他們該如何有格調地透露內部消息呢?
CAPRICE
答案是:超大的開放式廚房!
在餐廳內打造一個巨大的開放式廚房,讓顧客近距離欣賞廚師的熟練廚藝,拉近距離感,民眾不僅被美食療癒更大飽眼福,有逼格也有親切感!就算是高格調的品牌,也可以用符合個性的方式去拉近與粉絲的距離,成為他們領袖。

讀懂群眾心理學,讓你更懂社群行銷

我們常常想:該如何創造社群?但這其實是另一個社群行銷的思考誤區。
Facebook創辦人佐克伯(Mark Zuckerberg)曾說,社群早就存在,人們聚集在一起做著他們想做的事,你應該想的是,如何協助他們,以更好的方式做他們想做的事。
無論線上線下,人們因目標、信念聚集在一起,透過勒龐的《烏合之眾:大眾心理研究》了解社群心理,我們就不用被社群平台的規則牽著鼻子走。
英國前首相索爾茲伯里曾如此形容英國的外交策略:「從容地順流漂去,偶爾伸出船篙,避免觸礁。」
我想社群行銷也該如此,不是創造社群,而是發現社群,再透過群眾心理學優雅地組織人們的行動,順水,推舟!
《數位時代》長期徵稿,針對時事科技議題,需要您的獨特觀點,歡迎各類專業人士來稿一起交流。投稿請寄edit@bnext.com.tw,文長800至1000字,兩天內會回覆是否採用,文章會經編輯潤飾,如需改標會與您討論。